首页 >> 大黍

重庆养猪业还需完善三个环节金丝慈

2022-07-13 16:42:41 重庆    

重庆养猪业还需完善三个环节

近几年,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的肉类中,70%以上为猪肉。在解决了“吃饱”的问题后,猪肉的肉质安全成为居民关心的又一个焦点。

“连续11年,我市未检出‘瘦肉精';近几年农业部的日常抽检和突击检查,我市猪肉都是100%合格。”1月4日,重庆市农委畜牧发展处处长吕祖德说,目前重庆市猪肉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茅。

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,要让市民长期吃上“放心肉”,重庆市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完善三个环节。

“肉质安全”关系效益

七十二行,行有行规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黑水镇大涵村的胡万江,发现“养猪虽是老行当,但得按新规矩办”。

2010年,他回乡想办个猪场,县畜牧局发给他一本《重庆市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》,里面不仅对选址、建舍有要求,对投放的饲料品质、何时打针等都有规定。

去年,胡万江的养猪场出栏生猪6000余头,在当地算是小有名气的养猪大户。“这两三年按规定执行下来,我感觉,这能让养殖场少发病,多出’健康猪‘。”胡万江认为自己明白了其中的“深意”。上个月,违规添加多种*********、激素药物催长的“速成鸡”,让新希望股票市值应声蒸发14亿余元,更是让胡万江意识到“’肉质安全‘切实关系着效益”。

重庆市农委畜牧发展处副处长许会军表示,猪肉质量安全主要是指,在猪肉中未发现国家禁止添加的*********或激素类药物。重庆市猪肉多年来一直保持质量安全,与较完善的监管体制有关。除了规范建设标准,还向规模场派驻“挂牌兽医”做日常技术指导,并监督养殖场所用饲料是否符合要求、是否按时注射疫苗等。从前年开始,重庆市还将生猪纳入首先试点的农产品三大安全生产产业链,建起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系:抽检采样范围从过去的市场,延伸到屠宰场和养殖场;抽检样本达到7.7万余份,同比增长了1倍多。

三个方面有待完善

虽然重庆猪肉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,但要筑起“放心肉”的基石,还需完善三个环节。

首先,是体系链条建设。从2012年开始,重庆市在各个乡镇依托农技服务体系,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速测站。按计划,到去年底时应有一半的乡镇建起速测站,实现生猪、蔬菜等农产品的“准出制”,与市、县(区)构建起完整的三级监管链条。但受农技服务体系改革、设备到位等的影响,实际完成的情况并不理想。

其次,检测站的人员配备也难以达到理想状态。某县一位负责建速测站的人士告诉记者,他在两个养殖生猪较集中的乡建速测站,好不容易招来两个大学生当检测员,可一个耐不住乡下的清贫,个多月后就闪人了,另一个则被乡政府要了去做办公室工作。

第三,是沉重的检测负担。市农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处长黄君一表示,目前种植业类的检测手段相对成熟,成本较低;而生猪检测主要是作瘦肉精等的专项检测。仅作瘦肉精的快速检测,每个样品检测所需费用要近30元,而要确诊,则要六七百元。去年,我市用于检测肉类质量安全的费用达到两千多万元,而若要对出栏的两千多万头猪全部作瘦肉精的快速检测,就要花费6亿元。检测费用偏高,我市一些“吃财政饭”的区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
未来养殖两大苗头

对此,有关专家建议:除了要完善全程监管链条外,还应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,吸引年轻的专业技术人才到乡镇从事监管工作;鼓励国内企业开发出更快捷、更经济的检测技术,降低检测成本。
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重庆市养猪还出现了两个新的苗头,通过养殖方式的改变来提高猪肉质量安全。

一个是“复古式”养猪法。去年,沈阳用传统方式养殖的“黑猪肉”卖出了每公斤316元的“天价”。这种用传统的红薯、玉米作饲料,放养家猪的“复古”养殖法,因为养殖密度低、猪儿健康,可减少生猪养殖中*********、激素的使用。目前在我市涪陵、万州、綦江等地也零星存在,主要针对高端消费群体,但量极少。

另一个是介于集约化与复古式之间的快乐养猪法。这是一种在丹麦等欧洲养猪强国普遍采用的养殖方式:采用圈舍方式集中喂养,但为猪提供活动场地、绿色饲料等“福利”,让猪在快乐中生长,提高抗病能力,而人们也能获得相对高的猪肉产量和相对较好的肉质。现渝东南部分区县已有个别业主开始尝试。

勃起不持久

腰肌劳损

经常心慌心悸头晕恶心怎么回事

脑缺血头晕注意什么

劳损

友情链接